奮戰36天,這條鐵路恢復通車—— 集團公司太焦鐵路搶險救災紀實
“嗚……”8月16日,一列火車從太焦鐵路白水河8號橋上緩緩駛過,頓時白水河畔歡呼雀躍聲響徹山谷,中斷長達36天的太焦鐵路正式恢復運營。
作為晉煤外運的大動脈,太焦鐵路從山西太原經晉中、長治、晉城至河南焦作,是構成與京廣鐵路平行的中國南北交通干線之一,對晉煤外運、減輕京廣線壓力,加強與豫、湘西、鄂、桂的聯系,均有重要意義。這條線路上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輛運煤列車通過,年運煤量將近一億噸。然而,7月11日,山西省晉城市境內經歷了今年入汛以來范圍最大的一次強降雨過程,太焦鐵路出現多處泥石流上道、邊坡溜塌等水害,線路受災嚴重,其中,太焦鐵路白水河8號橋損毀最為嚴重,鐵路上、下行線路被迫中斷行車,導致這條運煤大通道徹底中斷。
逆行出征 奔赴現場
7月11日傍晚,接到中國鐵路鄭州局的搶險命令后,迅速行動,成立太焦搶險臨時指揮部、組建專家、技術人員專班,派出“先遣部隊”連夜冒雨趕赴搶險現場,開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通大戰。
到達現場后,“先遣部隊”迅速勘查白水河8號大橋及施工線路的受損情況,確定了“拆老橋建新橋”方案。“拆老橋建新橋”就必須使用大型設備,通往現場的道路多處被沖毀,無法運送機械設備及施工材料,尋找大型機械進入搶修現場的道路成了第一要務。
12日,“先遣部隊”成立了“探路小分隊”在深山中尋找道路,大雨過后的山林中燥熱萬分,“探路小分隊”頂著烈日翻過一個又一個山頭,利用“無人機”經過4個小時不停的尋找,終于找到了一條搶險運輸通道。
三次洪峰 三次“重啟”
除了道路中斷、水電不通等困難外,最大的阻力還是極端天氣。
在搶險指揮部墻上有這樣一張表格:7月12日至7月16日,500余名人力機具進場,對斷橋進行拆除清理,修筑施工便道,河床上進行圍堰筑島,為水中墩鉆機施工創造條件;7月16日晚,8臺鉆機已全部就位,累計鉆深18延米;7月17日,全部12臺鉆機已經陸續開鉆。
但到了7月17日下午5時,搶險指揮部收到了市政府防洪通知,所有人員機具必須在7月18日早6點前全部撤離;7月18日,山西晉城強降雨再次來臨,一下就是4天,之前所做的圍堰筑島平臺全部被洪水沖毀,曾經的努力歸于原點。
二次洪峰過后,7月22日早上,雨漸停,搶險人員滿懷激情第二次奔赴現場。突然暴雨再次來襲,連續下了4個小時的特大暴雨導致白水河水位猛漲兩米多高。伴著一聲巨響,山體突然滑坡,只見泥石流奔涌而下。“大家快速撤離!”所有施工人員腳踏泥濘,奔走在水漫鋼軌的線路上,暴雨打在臉上睜不開眼,眼前模糊一片,不得已徒步3公里最終安全到達了撤離點。再次退場,搶險施工第二次按下“暫停鍵”。
7月25日,搶險施工第三次按下“重啟鍵”,鉆機、潛孔鉆、注漿機、空壓機、挖掘機、吊車等40多臺施工機械重新進場。7月27日,晉城市內中到大雨,搶險現場水位急速上漲2米左右,施工人員不得不再次撤離。
三次進場,三次重建,不計代價,只為搶通。7月28日,中鐵七局重振旗鼓,組織施工人員第四次進場,再次投入戰斗。
爭分奪秒 創造奇跡
3天建成一座高性能混凝土攪拌站并達到生產條件,7天完成24根合計554延長米的鉆孔樁,68小時完成兩個承臺及橋臺,65小時完成4個承臺及橋墩混凝土澆筑,4天完成6跨12片24米T梁架設,17天完成全部橋梁工程,8天完成19000多方的路基片石混凝土護坡,土建工程完成后24小時內四電專業全部開通……七局力量創造了多項行業內的新記錄,刷新了七局速度。
整個搶險期間,所有人員三班倒,人歇機不停,全力保證施工進度。針對白水河8號橋特殊的地質結構,他們采用了常用于隧道、地鐵等狹小空間施工的袖閥管注漿止水帷幕技術,成功把水泥漿的產能提升到了每小時50方以上,三天生產1000方水泥漿的任務圓滿完成,且節約成本30萬元。在施工期間,袖閥管注漿起到很好的止水加固效果,為承臺基坑開挖提供有利條件。8月10日前,全部承臺開挖施工圓滿完成。
攪拌站通過改變疊加計量方式和調整總膠材用量、優化水泥及礦物摻合料比例關系,使混凝土3天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%以上,順利完成2000方高標號混凝土的供應, 8月12日,全部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完成,為整個太焦鐵路搶險工程爭取了寶貴時間。
這些奇跡,是所有搶險建設者每天步行3萬步以上,“白加黑”“5+2”“三班倒”“連軸轉”的高強度施工換來的。36天里,三分之一的時間伴隨著陣雨,他們的衣服經常是濕了干、干了濕,很多人身上起滿了濕疹,曝露在外的皮膚都變成了醬紫色,有的則被曬破了皮,奇癢難忍。烈日炎炎,他們堅守陣地,爭分奪秒,累了便直接躺在工地上休息,一睜眼就又重新投入到搶修中。
鳴笛聲起 凱歌嘹亮
8月16日,火車鳴笛的聲音在白水河畔再次響起,猶如奏響的凱歌,最為關鍵的白水河8號橋終于通了。
此次搶險,中鐵七局共有4家公司參與其中,投入200余臺(套)機械設備,疏通搶險運輸通道18公里,拆除老橋殘垣,建新橋2座,完成路基防護擋墻820米,片石混凝土1.9萬立方米,河道清理約10萬立方米,修建天溝1.3千米,敷設光電纜75條公里,完成接觸線架設調整23條公里,恢復電力貫通線15條公里……“如果放在平時,這樣的工程量,可能需要3到4個月的時間,而我們這次搶修的實際有效時間僅為24天。”中鐵七局太焦搶險指揮部鮑建文回想起這些工程量說道,“這樣的奇跡靠的不僅是全體施工人員的艱辛付出、忘我奮戰,還有企業的有效指揮,猶如前線的兵團作戰,調度有方、令行禁止、上通下達,抓住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死咬不放,同時能夠審時度勢,及時根據實際變化調整作戰方針,最終各個擊破,取得勝利。”
從現場指揮到技術保證,從前線作戰到后勤服務,他們晝夜奮戰、堅守崗位、不辱使命,這場戰斗中的每一位都是英雄。中鐵七局先后調集了來自鄭州公司、電務公司、武漢公司、西安公司的2100余名人員參與其中,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的搶險任務,他們曾喊出:
“我是黨員,我先上!”
“我是團員,我報名!”
他們發揚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,不怕苦,不怕累,迎難而上,精誠團結,戰高溫、抗洪水,高效完成全部搶險任務,刷新了七局速度,展示了七局力量,打贏了這場太焦鐵路搶險救災攻堅戰。
(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編發)